超5000亿居家养老市场战局升级:亿级大额融资频现,多家险企发力,谁能抓住新机遇?
李杨
2023-01-05 10:21:02
供需错位蕴藏巨大商机。

图片

干货抢先看

1. 2022年以来,居家养老相关赛道融资密集,不乏福寿康、天与养老等企业获过亿级大额融资;

2. 平安、太平、人保等险企也开始布局轻资产模式为主的居家养老市场,抢占赛道先机;

3. 目前,各企业主要发力在硬件空间环境和医养专业照护服务方面,通过打通“互联网+医、养、康、护、保”,创造多元产品及支付体系。


前言

“那次发病后,她的身体逐渐变坏,四肢慢慢不会动弹......兄弟姐妹都没有了,她变成孤零零的一个人,独自睡在这满是尿骚味的屋子里......她很想翻个身,动一动,甚至去浴室里用喷头冲个澡,把自己弄干净一点,但她做不到。”

去年11月,一篇题为《洗澡》的文章引发关注,文中以助浴师上门帮助老人洗澡的故事,揭开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生活的隐秘痛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另据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已达4500万。

老龄化进程持续加深,给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带来不小挑战。如何满足银龄人群“老有所养,老有所安”需求,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呈现“9073”格局,即绝大多数长者更倾向于居家养老。

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养老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超过6000亿元,按照目前养老格局,我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过去,大批养老服务机构、险资多集中在重资产、长周期、慢回报的“机构养老服务”领域角逐,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处于碎片化、低水平发展。

对此,“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伴随行业利好政策密集出台,越来越多企业关注到居家养老市场机遇,争相涌入这一新兴蓝海市场。

  • 今年以来,居家养老相关赛道诞生多笔融资,包括福寿康、邦邦机器人、小橙长护、小羊养老、天与养老等。其中居家医养照护品牌福寿康,8月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背后有互联网巨头腾讯押注。

  • 在市场和政策的刺激下,不少险企也开始布局轻资产模式为主的居家养老市场,抢占赛道先机。如平安宣布未来将采取“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一体化模式;阳光人寿推出“阳光孝无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等。

整体来看,我国居家养老市场化发展尚处在早期探索阶段,不论是创新型企业,还是一众险资,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一众玩家入场,共同拉动市场高速增长。与此同时,行业痛点也尤为显著——供需错位,有效供给匮乏。

平安证券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养老服务存在巨大供需缺口,医疗、康复、护理类专业化服务人才欠缺,医疗照护服务领域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未来,除了“服务标准化、技能提升”等管理和人员培训能力,数字化能力也将成为居家服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Part1

老年人存在8大养老恐慌

居家养老供需错位蕴藏巨大商机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中指出,有近八成受访者在未来更倾向于选择熟悉且舒适的环境,在“家门口”实现居家及社区养老。

具体而言,在其覆盖的全国19个省份80万城市居民中,有52.9%受访者表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同时提出“居家养老+上门+专业化”的服务需求;26.5%的居民也愿意选择社区养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社区日托或全托两种形式。

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中国居家养老发展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提到,如今的“居家养老”,已非人们刻板印象中仅由子女供养的“家庭养老”,而是综合社会各类资源构成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新模式。

中老年人群需要什么样的居家养老服务?

《白皮书》报告撰写团队在今年4月-5月期间,面向全国25个省市的66个城市中,退休至100岁的全年龄段老年人,发放并搜集数千份问卷,了解老年人群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诉求。

调研结果发现,老年人对于养老生活存在八大恐慌,分别常见于养老生活的四大阶段:

  • 健康阶段:体能每况愈下、病急易乱投医

  • 自理阶段:亲朋渐行渐远、社会价值丧失

  • 半自理阶段:子女无暇照顾、出事无人知晓

  • 失能失智阶段:远离至亲无助、护工欺凌无奈

对于居家照护服务方面,老年人的需求则集中在3个方面:

  • 基础照护服务:包括起居、餐饮、行动、如厕、助浴、清洁、消毒、服药、护理等,涵盖老年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也是调研中需求最高的一类服务。

  • 康复理疗服务:包括健康管理、日常锻炼、康复训练、中医理疗(按摩、拔罐、针灸等)等。这类服务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来说需求更高。

  • 心理慰藉服务:包括心理疏导、情绪抚慰、家属联动、社交娱乐等。现代老年人对精神生活和生活品质的追求逐渐增长,对该类服务的重视度也有所提升。

可见,银发人群居家照护服务需求普遍存在,且呈现多样化特点,加大居家照护服务的难度。基于调研结果,《白皮书》总结,居家养老服务应更多关注服务的专业性、及时性、多样性、普惠性及安全性。

而从供给端来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粗放型供给”痛点明显,行业整体供给效率低下,供给单一,无法使消费者形成稳定的消费预期。

平安人寿居家养老事业部总经理李斗指出,“居家养老,最大的难点就是整合资源。”

获人保集团投资,医护养老专业机构颐家养老副总裁、合伙人刘桁,也曾在接受AgeClub采访时强调,“在居家医养市场,我们更偏向去谈市场逻辑与经济原理。产业是否能够成功,在于市场的供给成本与需求预期能否平衡。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养老服务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养老服务发展报告》)指出,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业或将成为最具有潜力的“朝阳产业”。

但目前,我国养老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混乱、标准不明确,盈利模式亟待摸索;许多企业专业性不足,定位不清,提供的服务和当前需求不符,因而陷入“围城”。

因此,抓住痛点需求,精准匹配供给,实现效率最大化将成为居家养老产业破题关键。从另一层面来看,企业共同面临的产业难题背后,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有待挖掘。


Part2

创新公司、险企涌入

居家养老赛道迎来“春天”

《养老服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2.3万亿元。

图片

报告指出,老龄化催生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亟待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未来的养老体系仍然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医、护、养三位一体。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也强调,将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

庞大且亟待解决的市场需求与行业利好政策倾斜刺激下,居家养老赛道吸引不少玩家入场,其中养老服务运营商与保险机构在近几年最为活跃,各显其能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可能性。

目前,企业主要发力在硬件空间环境和医养专业照护服务方面,通过打通“互联网+医、养、康、护、保”,创造多元产品及支付体系,满足客户足不出户的养老需求。

居家养老服务运营商打响卡位战

从长护险出发,创新增值服务

2020年以来,居家养老赛道开始涌现一批创新企业,并在政策与资本的加持下,乘风而起。

图片

整体看来,这些获投企业中除福寿康和颐家两家企业入局时间较早外,其他企业均是在首批长护险制度试点推行后创立。

“长护险的出现,实际上是通过支付方式的转变,造就一个刚需市场。费用给付以社保形式体现,激活了(半)失能、失智老人居家养老刚性市场。2018年,随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各试点城市推行,我们和很多长护险相关企业接触后形成一定认知,当时觉得,长护险是一个很好的流量入口。”

居家医疗照护服务品牌小橙长护创始人刘峰在接受AgeClub采访时,分享其入局居家养老市场的思考与契机。

AgeClub总结发现,居家养老赛道上的大多玩家和小橙相似,关注到长护险制度背后潜力巨大的失能老人家庭养老刚需市场后,将长护险业务作为打开市场的重要切口,并在此基础上融合数字技术和医养服务,进行“互联网+医护康养”的多元业态布局。

盘点以上获投企业的业务模型,不难发现,它们的主要着力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总结为:长护险及(医养)增值服务和数字适老化改造两大方向。

从企业定位和运营模式上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居家医疗照护机构和数字康养服务平台。(注:依据企业重点运营内容划分,但不应忽视,两类企业业务模块间多有交叉)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今年12月,国内居家养老赛道上发生2起过亿级大额融资——福寿康和天与养老,分属上述两大模式。对此,AgeClub也对这两家受资本重金押注的“黑马”企业商业模型和优势做了梳理。

  • 福寿康:长护险增值服务+智能养老体系,突破业务天花板

福寿康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智慧养老服务企业。于2017年获天使轮投资至今,5年时间,共完成7轮融资,背后不乏腾讯、红杉资本、复星医药等知名投资机构。

作为居家养老领域的“拓荒者”,福寿康深挖老年人需求,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居家照护、社区照护、专业医疗临床护理、专业认知照护、智能陪护等一站式居家医养护理服务。

公开资料显示,福寿康经过10余年探索,目前在线下社区护理站点网络铺设和智慧养老体系两部分形成优势壁垒。

(1)线下服务网:服务覆盖全国50多个城市,在长护险业务外,拓展居家陪护、上门助浴、认知症照护等增值服务;

(2)智慧养老体系: 自主研发的社区养老服务交互系统和智能老人健康监控体系,实现对老人居家场景下全天候的智能监测,精准获取、分析老人的照护诉求,并匹配相应服务。

此外,福寿康还在不断尝试从支付端升级现有长期护理业务体系,现已成功打造“长护险+商保+自费”相结合的创新支付体系。

  • 天与养老:技术服务养老场景,深入打磨“数字+”产品

与“老将”福寿康相比,天与养老算是养老领域的“新选手”。但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企业,接连获得来自高瓴资本、长岭资本、钟鼎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且又获A轮投资人高瓴、万物继续追加投资。

天与养老是一家智慧养老服务商,也是国内数字化医养结合的先行者,企业从“数字+”出发,围绕长者“健康”“安全”“照护”等生活场景,探索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的一站式全场景居家养老解决方案。

据悉,天与养老成立三年时间,实现超30倍的业绩增长。目前所具备的优势体现在数字化底盘与科技医养能力两部分。通过融合全球科技医养解决方案,天与养老自主打造数字化系统平台,在平台生态下,推出为老年人等相关人群提供老年家政、夜间陪护、陪同就医等服务。

天与养老对外资料中提到,未来企业将从养老服务提供逐步过渡到养老科技提供,将把自身构建起的能力和生态开放给更多行业同行。

险企布局由重转轻

落子“保险+居家养老”,构建服务“软实力”

2022年2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并明确提出“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的产品”。

对保险业而言,其资金的长期性、稳定性、低成本性,以及养老客户相关资源储备,天然适合发展养老事业。布局社区居家养老领域,可以将险企已有的金融、健康、医疗资源进一步打通。

近年来,不论是巨头还是中腰部保险企业,纷纷立足于自身专业优势和核心能力,加快布局“保险+养老”领域,从过去资金给付,跨度到“实物给付”,构建服务软实力的同时,不再局限在养老院等重资产模式上“厮杀”,而将“轻资产+重服务”的居家养老业务作为新的增长发力点。

图片

AgeClub梳理了布局居家养老板块的部分险企案例,不难看出,险企在居家养老领域的探索同样处于初期阶段。将保障产品与医疗、养老服务相结合,构建“保险+医养护”四位一体生态是目前的一大主流模式,核心业务集中在健康管理、医养康养服务方面。

从布局模式来看,保险企业主要通过与政企合作的形式搭建居家养老服务生态。依据各险企居家养老项目合作重点,做进一步细分,可大致分为“+衣食住行供应商”“+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数字科技企业”等方向。对此,AgeClub对这些探索方向中,较有代表性的平安保险、人寿保险和中宏保险三家险企的探索路径进行梳理。

  • 平安保险:养老管家、10大服务场景和1套监督体系

过去,当一众大型险企争抢机构养老市场时,平安已经开始从“保险+医养”等方面布局居家养老市场,且在近两年不断加码,打造具有平安特色的养老模式,成为领跑者。

今年9月,平安正式发布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据企业方介绍,平安将通过“三位一体的养老管家”“10大服务场景”和“1套监督体系”,为长者提供高品质的养老解决方案。

(1)三位一体养老管家 :包括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和医生管家。智能管家以智能音箱为载体,通过智能系统,提供生活助手、智慧物联等功能;生活管家是线上真人管家,7x24小时响应长者需求;医生管家为全科医生,可提供全天候实时音视频问诊,定制健康管理方案;

(2)10大服务场景 :  “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10大服务场景,满足老人多元化需求;

(3)1套监督体系 : 涵盖服务商品管理、订单履约管理、过程标准管理等方面的“五管十维”供应商监督体系,借由这套体系监督服务质量,帮助老人和子女监督服务过程,保障老人各项权益。

  • 人寿保险:PPP模式下的社区嵌入式养老

不同于平安集团居家养老模式主要服务个人客户,中国人寿主要从老龄化严重、需求集中的社区出发,以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探索嵌入式“居家安养”解决方案。

自2015年以来,中国人寿与深圳市各区政府合作共建普惠型高品质社区养老项目——颐康之家,集居家养老和社区公共服务于一体,将集中式的托养服务和外延式的居家上门服务进行融合,实现专业养老照护“不离社区,不离家”。

(1)社区养老中心 :在功能规划上包含社区活动中心、社区饭堂和长者托养中心,满足社区全龄人群娱乐、用餐需求和长者日间照料、全日托养的需求。

(2)上门养老服务:依托养老中心网点,为周边3-5公里范围的居民提供延伸性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专业上门养老服务。

近年来,中国人寿将居家养老作为集团在养老领域布局的重要一环,持续探索新养老模式。今年,正式对外发布康养服务品牌“暖心岁悦”,以子品牌“暖心居”覆盖居家养老版块。

  • 中宏保险:智能化套餐,覆盖多元养老需求

作为国内首家中外合资人寿保险公司,中宏保险在中国深耕26年,在此期间也敏锐的捕捉到国内养老市场风口,将业务重点逐渐转向健康和养老两大领域。

2019年到2021年,公司先后与多家专业公司合作,尝试拓展居家养老模式的“养老增值服务”。

今年,中宏保险推出升级后的“养老综合服务”,其中包括养老管家服务、护理型机构服务、居家养老服务、高端养老社区服务。

在居家养老服务版块,针对从活力老人、年长独居老人、(半)失能老人,中宏保险联合智慧养老服务商天与养老,推出三款针对性智能化套餐,为不同需求的老年群体提供精细化服务。

(1)活力老人:解决方案覆盖活力老人居家面临的主要环境风险,并提供各种生活便利服务和情感陪伴服务;

(2)年长独居老人:在适老化改造中配置毫米波雷达科技,以智能技术实现老人跌倒、久坐等风险的主动感知,降低意外情况发生的风险;

(3)失能半失能老人: 配套高灵敏生物芯片技术,智能设备可以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心脏事件、夜间离床等风险情况,让照护人员能够及时响应老人的照护需求。


Part3

未来趋势:智慧化升级与产业联动

实现“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毋庸置疑,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剧背景下,居家养老市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蓝海市场。但阻碍行业规模化发展的痛点和堵点也不应忽视,“有效供给不足”仍是悬在这一未艾方兴“朝阳产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居家养老”听上去较重资产模式的机构养老容易,实则琐细且繁复,涉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从居家环境应用的扶手、马桶助起设备、防滑浴盆、护理床等适老化设施;到日常饮食、健康检测、慢病管理、娱乐出游等具体多样化的养老生活需求。

从供给端看,如李斗总结,“我们国家养老市场体量很大,但供应资源和服务都非常零散,且零散的背后就意味着质量参差不齐。”

天与养老创始人卜江勇进一步指出,“当前养老服务的供给总量不足,但更需要关注的是供给效率低下。如果不提高整个行业的供给效率,供需缺口是加速放大的,这是一道待解的数学题”。

居家养老归根结底是服务性行业,而在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带来“劳动力绝对红利”优势渐失情况下,如何去实现“效率红利”,是关键的破题点。

AgeClub关注到,近年来,各居家养老参与主体在从区域走向全国的过程中,大都开始重视运营的“提质增效”。从上述养老服务运营商与保险机构代表案例中,可归纳出,智慧化升级与产业联动是目前的主流趋势,或是不错的解题方案。

智慧养老:以数字化为底盘,

智能化实现精准供给

“居家养老市场是一个服务为重的行业,也是一个人数众多的行业。一但涉及到对人的管理,没有智能化和信息化去做支撑,基本不可能做出规模。因此,市场的规模化与产业化,一定要靠发展数字化与智能化。”小橙长护创始人刘峰在近期接受AgeClub采访时,表达对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从上文企业在居家养老市场的布局来看,也都不约而同把“数字+”做为实现规模化运营的重要抓手。

而就整体服务供给而言,智慧养老生态的完善,未来,也将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从单一“粗放式养老”,向“精准式养老”转变。

  • 数字化:优化服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

服务业,可复制的前提是标准化。而标准化则需要以数字化为基础,打通全流程。

对居家养老市场而言同样如此。于企业端而言,构建清晰的服务运营体系、监察体系、回访体系等实现数字化管理,进而梳理并打通从需求获取、工单派发到数据归集全流程标准化脉络,使护理工作集中化,是实现高效运营的关键一步。

譬如,在全国拥有3000多名护理人员,服务7000余家庭的小橙长护,就是通过打通“老人建档-基础评估-服务定制-医疗评估-智能派单-工单服务-服务稽查-服务评价-数据归集”流程,从而更高效的应对增长需求;

小橙还通过自建智能派单系统,对服务人员每天的服务路线、服务客群、服务时长等进行合理统筹、规划,协助服务人员在有限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对客户端来说,清晰的服务流程有助提升服务透明度,解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从而增强专业护理人员和客户之间的信赖感。

  • 智能化:需求精准洞察,转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数字化是实现居家养老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一环,但并非是终点。用卜江勇的话来说,信息化,是最基础的一步,要实现高效精准的服务供给,还需要“更高阶的数字化”——智能化。

卜江勇指出,“数据是智能化的原材料,智能化的本质是洞察。非得要用户说出来的需求,不叫需求。”

如其所言,不少企业在实战过程中发现,所谓“以数字化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并非易事,核心原因之一在于“很多老人无法清晰表达诉求,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诉求是什么”。

为此,天与养老在发展中逐步从运营服务提供转向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提供。通过搭建智能看护、远程医疗、可穿戴等智慧养老生态,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演变。

一言以蔽之,在智慧居家养老生态中,数字化为实现标准化,智能化则面向洞察并满足需求。

产业联动:“保险+”与“技术+”,

赋能居家养老

从企业目前在居家养老的探索历程来看,要真正建立起“没有围墙的养老院”,非一家之力可以实现。

而是需要更多如险企、科技企业、养老服务企业等主体强强联合,通过产业联动、优势互补,降低时间成本和试错成本,快速产出优质养老产品。

  • “保险+”:高质量养老金融与养老服务供给

从险企参与养老市场的整体格局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险企+养老地产”、“险企+养老社区”、“险企+居家养老”。

前两种普遍以重资产模式为主,“险企+居家养老” 则以轻资产模式为主,考验保险公司专业服务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一方面,成为险企在养老领域竞争的新赛道,同时也为产业发展带来稳定的资金链、康养资源和目标客源。

如人保通过资本入股的方式与颐家养老达成战略合作,在长护险基础上,共同探索“医、养、康、护、险”五位一体的现代社区医养服务体系。既有助人保形成品牌化、连锁化、产品化的活力养老生态圈;也助力颐家丰富养老商保服务体系,实现共赢。

白皮书也指出,保险行业在提供高质量养老金融与丰富养老服务供给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在风险保障、财富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均独具优势。

  • “技术+”:作为赋能工具,为企业增效降本

数字、智能技术对于居家养老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无须赘述。从上文企业实战案例中也不难发现,不论是居家养老服务商还是险企,都在积极拥抱数字科技供应商。

如小橙长护和京东数科、科大讯飞等数字科技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建聚合型的养老服务平台,以数字化手段丰富服务生态;

天与养老则成功牵手友邦保险、中宏保险,将天与养老智能化养老解决新方案与保险服务相结合,探索“养老康养+保险服务”的创新合作道路。

对布局居家养老市场的企业来说,与优秀的数字智能养老公司合作,能够获取“即插即用”的数字化能力,提升服务可靠性、及时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使边际成本递减,实现增效降本。

-END-

本文来源公众号“ AgeClub ”,AgeClub经授权发布,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AgeClub立场。

用户头像
发表文章23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