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陪老人10小时抵房租,年轻人开始与银发族“共享生活”
杨佳璇
2023-08-28 09:20:41
Z世代住进养老院。

前言

近日,杭州滨江区“多代同楼”项目引发热议。

一些入选该项目的年轻人,通过志愿服务兑换房租——每月陪伴老人不少于10小时、为老人提供帮助,就能够免房租入住养老机构里的公寓标间,每月仅需支付300元管理费。

项目一经推出,年轻网友纷纷表示心动,各界人士也为此点赞。随着老龄化趋势加深,银发一族渴望有质量的互动和陪伴,养老服务供应不足的问题越发得到重视,而年轻人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降低生活成本、减轻生活负担。

因此,这种“陪老人免房租”的项目模式被视为“多赢之举”,不少网友建议让这一养老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普及。

今年以来,许多社会热点话题都表明:中老年群体与年轻人之间正在打破“壁垒”产生更多交集,并已成为一种显性社会趋势。这也让并非首次招募的“多代同楼”项目,获得了更大的传播声量。

立足当下老年产业的发展阶段,AgeClub将聚焦“代际互动”视角,深度分析“多代同楼”的养老创新模式,并结合国内趋势和全球案例,探究我国养老供需平衡问题的应对新思路、银发服务赛道的发展机遇与方向。

PART 01

“多代同楼”:

丰富互动场景,提升陪伴质量

杭州滨江区的“多代同楼”项目最早可以追溯到六年前。

在滨江团区委、区民政局和区内最大的养老机构“阳光家园”的共同商议下,一个名为“陪伴是最长情告白”的志愿项目于2017年年底试行,于2018年公开对外招募。

作为杭州市最大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阳光家园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等服务为一体,在可承受范围内拿出一定比例的房源,分批招募年轻人入住。通过让年轻志愿者们住进养老院,为老人带来更多活力,并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促进代际之间的互惠互助。

参与项目的首批志愿者由附近企业推荐,经相关部门审核,为养老机构里的老人提供志愿陪伴服务,主要内容是陪他们聊天、看书、写字,教有需求的老人们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等,每月达到20个小时的陪伴服务时间,即可以每月几百元的优惠价格入住养老院。

志愿者们会教老人如何用微信与家人视频聊天、如何使用iPad观看视频、如何网络购物、如何用英文进行简单交流。

他们还会开办丰富的活动和课程,让更多老年人主动减少了看电视和搓麻将的时间,沉浸到这些新鲜事物当中。

有少儿书画教育工作室的创始人在养老院开办书法国画班;有热爱运动的硬件工程师教老人简单的东方舞和瑜伽动作;有小有名气的网络作家教授老年人茶文化和养生知识;他们还在空闲时一同聚餐、为老人编排舞蹈节目、策划书画展览等等。

养老院中的许多高龄老人则会与年轻人分享从前的历史,传授在待人接物与教育子女各个方面的经验。老人们丰富的人生阅历、谦和有礼的性格也一改志愿者们的刻板印象,还有老人为年轻单身的志愿者介绍对象,和他们结成忘年交的朋友。

后续项目回访过程中,工作人员了解到:年轻人利用自身技能开展的课程与活动,与养老院里原本设置的兴趣小组内容重合度较高。还有不少老人提出,相比“一对多”的课程,更希望有年轻人“一对一”稳定长期的个性化陪伴。

图片

年轻人教老人书画

正是在这些新发现和新需求的推动下,陪伴型养老项目“多代同楼”项目应运而生。

与之前的志愿项目相比,“多代同楼”主要有两大特色:

一是年轻人与老人住进同一栋楼。

据养老院负责人介绍,原来年轻人单独住在一栋楼,除了课程和活动,生活中与老年人交集较少。“多代同楼”项目的年轻人则和老人住进同一栋楼,代际之间的共同社交场景比以前更加丰富。

二是相比服务时长、更加注重陪伴质量。

“多代同楼”以每名年轻人结对2-3位老人的形式建立稳定的跨代社交圈。

考虑到年轻人工作较为忙碌,每月最低陪伴时长从原来的20小时下降至10小时、租金从600元降为300元,引导他们更加注重陪伴质量。

而在项目实施前,为确保年轻人与老人实现精准配对,区民政局会联合养老院进行走访,对院内“老漂族”、退役军人、退休教师等不同类型老人进行生活习惯和性格画像,同时联合区教育局、社发局、公安局等部门筛选主动报名的教师、社区医生和民警等,经过面试、见面会等形式对年轻人进行选拔。

截至今年,“多代同楼”项目已有两批15位年轻人完成了陪伴服务,第三批招募工作正在进行中。而招募刚开始不久,就已经吸引了20多位年轻人报名。

据杭州滨江绿康阳光家园院长陈晓亮说,来阳光家园应聘的陪伴者中,大部分是大学生和创业不久的年轻人,年龄在20岁上下。

“他们与院内老人的年龄差正好符合‘隔代亲’的样子。老人们对与自己孙辈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有着天然的好感,这也正是‘多代同楼’理念的来源。”陈晓亮说。

PART 02

海外案例:

打造代际支持网络,焕发高龄老人活力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持续发展,中国城市居民的养老服务由最初相对单一的养老模式,发展成为家庭、机构、社区养老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

其中,老年人与血缘子女共同居住的家庭养老模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普及度最高的养老模式。

根据老龄科研中心养老居住意愿的调查数据,国内85%的老年人非常明确地表达一定要居家养老。

其实,不仅是中国,即便在世界范围内,居家养老仍是多数长辈的主动选择。

同时,我国的家庭结构正经历由大家庭向小型家庭转变的过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逐步弱化,单人家庭、空巢家庭的比例日益提升。

而新社会关系网络的发展,将成为家庭血缘纽带的有力补充,以满足老年人在不同居住模式下的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当前的养老服务体系。

事实上,“多代同楼”的养老服务模式源自欧洲。

21世纪德国老年人口增速显著提升,德国将多代养老社区行动上升为国家策略。

2006年《多代屋行动计划》发布,要求每个城市布局至少一个多代互助社区节点,构建覆盖全德的多代社区网络体系。

德国“多代屋”可以是幼儿园,也是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有时还充当年轻人的“教育中心”和“咨询处”。

在这里,老年人义务为托儿所的孩子们读书,给予来访的年轻人中肯的生活建议;小朋友耐心陪伴老人,青年学生则利用业余时间教老人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数据显示,大约2万名各年龄段的志愿者参与到“多代屋”计划中。

德国政府还鼓励不同地区的“多代屋”根据当地特色和老年人需求,组织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活动。比如引入阅读、写作和数学等主题工作坊,为来访的人们开展相关技能培训。

2020年,“多代屋”为人们提供了超过900个学习培训机会,成为当地居民的学习场所。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多代屋”还为老年人等提供电话学习、户外散步学习、网络虚拟展览、视频咨询等远程活动,持续维系为老年人搭建的社交网络。

除了德国,在西班牙、英国、荷兰,乃至东亚的日本、韩国,都有跨代互助的养老项目。

据《放晴早安》报道,日本一家名为“银杏庵”的养老设施甚至推出了“婴儿工人计划”来帮助人们进行跨代联系。

这家养老院雇用了0-3岁的小宝宝,在父母或监护人的陪同下进入养老院,为老人们带来活力。而工资则会以尿布、婴儿配方奶粉、免费婴儿照片拍摄和附近咖啡馆的优惠券等方式发放。

图片

儿童进入养老院

可以看出,在社会亲缘关系网络变窄、代际交流程度降低的老龄化大背景下,非血缘关系的代际支持是全球范围内正在探索的养老服务新方向。

代际互动视角下的老人,并非是单向的被照顾者,而是深度参与到活动中,并通过帮助他人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

老人们会把多年以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小技能、带孩子的经验等,传授给年轻人,甚至可以做义工。据了解,许多代际互助项目中的老人会自愿无偿地提供例如照看孩子、打扫房间等服务,或帮助比他们年纪更大的老人们。

据了解,年轻人和儿童也有强烈意愿参与“多代屋”项目。

根据德国政府数据,65%的“多代屋”成功地把各个年龄段的人聚集在一起。在这些“多代屋”中,超过65岁的老人占15%,50~65 岁的占 17%,其余都是儿童和年轻人。特别是儿童,他们经常和老人一起读书、画画,抚慰老人们孤单的心情,沟通代际情感。

PART 03

代际互动:

模式探索与社会趋势的“双向奔赴”

回看国内,“多代同楼”项目正是我国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代际互助养老模式的重要探索。

此外,我们还关注到,随着代际融合加深,适合跨代共享的公共空间和社交场景也在不断增多。

近年,我国养老行业的关注方向不仅包括配套设施等物质方面的供给,还越来越重视适老化城市治理、营造尊重包容的老年友好社会氛围。

令人欣喜的是,代际关系的支持不止于自上而下的模式探索,诸多热点话题和消费潮流的涌现,都展现出代际互动正在成为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共同选择——

《年轻人在“蹭老式消费”,银发族开始为自己花钱》一文中,AgeClub总结:消费理念的改变,使年轻人与中老年群体在消费需求和消费场景上产生了更多的“交集”。

主要面向老年人的社交场景,如夕阳红旅行团、以老年顾客为主的社区食堂、老年大学等,正在迎来更多年轻人的主动加入。性价比更高的老年产品、老一辈提供的经验和关怀,都深深吸引着当代年轻人。社交平台上出现许多新风潮,被外界调侃为年轻人的“蹭老式消费”。

图片

年轻人打卡社区食堂

事业端层面,代际互助的养老模式正在从机构走向社区,扩大试点范围,丰富服务场景。

2021年,滨江区加大探索力度,以春波、迎春、滨文、钱塘四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推出了社区版“多代同楼”项目,将四个试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按照“多代同楼”的养老服务改革要求进行改造,并分别配有青年陪伴队,平均每个青年志愿者服务三到五位老人,让更多“老漂族”“空巢老人”打破单一生活圈,丰富晚年的精神世界。

产业端层面,面对大规模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社会必须调动多元资源,建立体系化的养老支撑。这需要高性价比、可嵌入、模块化的养老服务产品,和更高品质、更专业、定制化的养老服务解决方案。

首先,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养老行业,培养专业人才,以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水平。

今年以来,国家部委、各地政府、各高校不断发布有关扩大养老人才的相关政策,联合行业协会、老年企业共同应对老年产业的快速增长和人才缺口。比如,最近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举办养老领军人才研修班;国投健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共同牵头发起“全国智慧健康养老产教融合共同体”,为智能养老行业赋能和储备人才力量。

其次,重视房地产、物业服务与养老产业的结合发展,加快适老化和无障碍设计的普及,为全龄社区和代际支持创造良好运行的线上与线下环境。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智能科技,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线上平台,实现无障碍的数字体验,满足当代中老年群体的多元需求。

另一方面,养老空间场所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问题,推进无障碍设施和适老化建筑设计方案等,借助智能家居科技、健康监测设备,提升老年人线下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根据淘宝天猫家装家居联合智篆 GI、清渠数据发布的《2023中国居家养老空间消费趋势洞察》,从老年人居住房屋建造年代来看,近六成老年人住宅房龄超过20年,上下楼不方便、缺乏警报装置、扶手等必要安全设施是老年人自住房主要的不适老问题。

居家养老空间相关商品消费群体以25至49岁为主,人群占比达75%;除子女消费外,近两年来,中老年自我改善消费心智日渐养成,50+人群规模复合增长超10%,60+人群规模复合增长超16%。

可以看出,目前子女仍是适老化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结合代际互动趋势,能够满足代际差异点的居家适老化产品值得企业探索。

同时,优化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够繁荣养老消费市场、有效激发养老消费的潜力。

根据国内针对代际支持对家庭养老消费影响的研究,子女流动距离的增加让代际支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同血缘代际的经济支持逐渐取代情感支持成为代际支持的主流,非血缘的情感支持和社会关怀将成为有力补充。

这种变化将会提高家庭养老的消费规模,对夯实养老消费体系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

图片

图源:B站跨代共居综艺《屋檐之夏》

目前来看,与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老年消费需求相比,老年产业的供给端成长速度较为滞后,各品类供给体系尚待成长,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长护险扩大试点、商业保险参与等举措,更加撬动了老年健康产业的市场空间。

《深度 | 老年健康险创新产品加速面世,将为老年产业商业化变现带来哪些机遇?》一文中,AgeClub在与多位从业者交流时发现,商业保险已经成为老年健康领域的重要支付方,许多从事慢病管理或者居家康护服务的公司,都展开了在商业保险领域的业务探索和布局,部分公司的商保收入甚至占到整体营收的一半之多。

养老服务的商业化探索不仅需要创新项目和科技应用,社会环境和氛围的塑造也十分重要。

随着老年产业进入发展的2.0阶段,代际互动、支持与融合将助益老年人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激发消费潜力,促进养老行业的可持续增长和繁荣。

参考资料:

温芳:《保障性多代住居体系营建研究》

李莹:《子女流动背景下代际支持对家庭养老消费的影响》

澎湃新闻:《杭州滨江区试水“多代同楼”养老服务模式,让“人生的秋天”暖暖的》 

浙江在线:《杭州市滨江区探索“老少相伴”的养老新模式》

-END-

本文来源公众号“ AgeClub ”,AgeClub经授权发布,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AgeClub立场。

用户头像
发表文章20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