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物企抢滩布局,从11+创新业态,看“物业+养老”盈利难有何新解法?
吴若曈
2023-09-25 09:06:03
从“管物”到“管人”。

前言

2020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等优势,推动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物业+养老”模式。

在政策的支持下,多家物企率先发力,完成了在养老产业领域的试水。

据《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碧桂园服务、绿城服务、世茂服务、奥园健康、远洋服务、银城物业等物企,均已延伸服务触角,围绕养老的多样化需求拓展社区生活类增值服务。

今年以来,仅在7、8月,就传来赢时物业、彩生活服务、和泓物业、远洋集团等头部物企,通过投资入股、与养老服务企业合作等方式探索“物业+养老”业务的消息。

从各大物企近年的业绩报告中,也不难发现,布局“物业+养老”逐渐成为企业拓展增值业务,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创新路径——

如,世茂服务在其业绩报告中表示,2022年养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近5倍,目前其养老服务熙堂业务已覆盖23座城市超30万人;

绿城服务2022年报显示,企业已逐步建立以“物业+养老”、“颐养+康护”等为主要模式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公司2022年,在以此为主的居家生活服务方面营收2.56亿元,占总收入约9%,同比上涨约32.5%。

尽管“养老服务”在不少物企业绩报中的占比逐年提升,但从“物业+养老”模式整体发展来看,在前景可观的发展空间背后,“人才缺、成本高、盈利难”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对物业公司而言社区养老服务仍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企业都在探索和尝试,还没有达到一定的业务体量。”中指研究院物业事业部总经理牛晓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

本篇文章聚焦“物业+养老”创新模式,从物企布局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出发,探讨企业如何克服盈利难等困境,落地真正的“第二增长曲线”。

PART 01

政策密集发力,

需求彰显价值

2013年,国家政策文件中首次涉及物业企业与养老服务之间的关系,提到“引入物业企业兴办运营养老服务项目”。2019 年,“物业+养老”正式成为国家层面的养老服务重要模式。

2020年,六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对该模式的定义、目标与路线做出详细确认,并结合实际开展了试点工作。

自此,“物业+养老”模式完成了从行业创新进入到国家政策层面的演变,这背后体现着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1. 更“亲近”的服务提供者

长期以来,物业服务企业被认为是物业建筑的维护者和小区安全的保卫者,不少省份小区的物业服务覆盖率已达90%。这张庞大的物业网络,可以承载许多类型的服务。

其中,我国的养老服务供给存在效率低、协同少、匹配性弱等深层问题。

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在全国城乡社区获得健康管理服务的65+仅有11941.2万,比例不足45%。

这意味着,我国养老体系亟需供给侧改革,创新服务模式。

在“物业+养老”模式下,物企作为服务提供者,与其他第三方机构相比,具有可及性强、信任度高、服务更优等天然优势。

首先,物企作为老年居民所在社区的运营管理者,在物理距离上较第三方机构更贴近老年群体,这对于护理、送餐、助行等服务来说,有着“地利”的优势,对于紧急求助、病发就医等突发事项也能及时响应。

其次,长期为老年业主提供服务,让工作人员和老年人之间更容易建立起信任感,可以为养老服务引进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物业工作人员在平日里和老年人有很多接触,可以相对准确掌握不同老年人的需求,便于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2. 拓展业务,转型发展

对于物企来说,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也是其扩展业务链和获取新盈利增长点的转型发展之策。

之前,绝大多数物企仅是作为“四保一服”存在。

一方面,营收主要来源于物业费,受到住房面积和调价困难的影响,经济效益较低;另一方面,还存在收费难的问题,业主不交费用的现象突出,物企在业主中的形象和评价也不高。

面对这一局面,许多物企开始寻求突破,开拓新的营收渠道,将目光瞄准了养老这一万亿蓝海市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老年人口持续增加和养老需求的爆发,将推动养老产业的飞速发展。

因此,一系列利好政策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物企有机会从养老产业切入,进行多元化经营,实现发展转型。

PART 02

从管物到管人,

“物业+养老”的3大切入点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物企抛开了“管物”的传统定位,发起了向“老年服务提供者”的转型,试水养老业务,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发展模式的居家社区养老新业态。

图片

1. 聚焦日常生活,打造养老服务圈

初入养老服务行业的物企,大多从轻资产出发,为小区内的空巢、独居以及需要护理或帮助的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

服务类型主要包括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助餐和家政。在此基础上,物企充分整合资源,成功打造了多元且完整的养老服务圈。

图片

在此服务圈中,不同的物企结合自身优势,有的放矢地选择自己的侧重点,在以核心业务为基础留住现有客户的同时,也不断拓展其他的服务项目,吸引新的客户。

例如,卓达物业重点打造的是日常保洁家政、家电维修清洗两项业务;彩生活重点布局的是日间照料和健康护理。

2020年,一项针对重庆市渝北区鲁能西路社区“物业+养老”的实地调研显示,70岁以上失能或半失能、独居的老年人更愿意购买相关居家上门服务,其中,助洁、助浴、助行、陪同就医等四类服务最受欢迎。

因此,新入局的物企不妨从先从这些普遍适用的服务项目入手,扎实客户群体,再探索创新其他的服务项目。

在费用方面,大多服务是按次或者按月收费,不少物企还推出了包月套餐优惠。

针对重庆市的调研也表示,物企的收费标准大多公开透明,且可负担性较第三方机构更强。

以体能训练为例,健身房的私教价格一般是150-300/时不等,而调研站点仅需45元,老年人就能进行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体力与脑力训练。

图片

图源:《“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政策与重庆试点案例》

在下单方式上,绝大部分物企依托线上软件或者小程序,老年人只需通过线上下单,就可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双方,提高了工作效率。

2. 重结合,进行适老化改造

较早入局养老服务的物企,还进一步发挥自身贴近社区、贴近业主的特点,利用自有的重资产,与适老化改造相结合,打造出了社区嵌入式的服务机构。

智汇坊,是2014年万科物业在上海万科城市花园小区内打造的一家社区养老中心。

图片

图源:养老天地

作为一个经典的“物业+养老”项目,万科从选址、建造到服务收费,构建出了颇具特色的商业模式。

在选址上,万科以“原居安养”为导向,就建在原有小区内部,为本小区及周边老人提供服务。

其中,活力老年人可以自由的居家养老,按需求购买服务;半自理老人可以选择日托或专业照护;不能自理的老人则可以直接入住智汇坊,享受24小时的专业看护。这样一来,小区的所有老人都能实现原居安养。

在建造上,智汇坊生活空间上有着明确的区域划分,包括多功能厅、餐厅、阅览书法室等。

图片

图源:中国养老周刊网站

除此之外,万科还把一部分重点放在了适老化改造上,坐式浴缸、升降床、木质包边的墙角两边都可进入厕位的推拉门、没有门锁的房间门……在智汇坊有很多诸如此类的贴心小设计。

在服务收费上,万科面向半护理、全护理长者,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文化娱乐、基础医疗等各类服务,还可以为社区内的其他老年人提供日托、居家上门照护与家政、送餐等延伸服务。

自开业至今,智汇坊现设有38张长期照护床位和10个日托名额。平台显示,智汇坊的入住价格为每月2000-4000元不等,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而定。

3. 教育科技赋能,触达“新老人”

在嵌入式养老社区的基础上,绿城物业、奥园健康等物企还对服务进行了创新,面向“新老人”群体,开创了“学院式养老”“智慧式养老”等独特的养老模式。

(1) 重返校园,丰富老年精神生活

“学院式养老”是绿城物业独创的养老模式,除让长者享受专业的医疗健康和舒适的居家生活服务外,更重要的是,绿城借鉴学校的组织形式,为愿意学习的老人们提供全面的文化教育。

位于乌镇的颐乐学院是目前亚洲最大、硬件最好、设施一流的“老年大学”。

图片

图源:百度

和学校类似,学院分为社区商业区、餐饮服务区、老年大学教学区、运动娱乐休闲等区域,有教室、运动馆、大礼堂、展览厅等设施,还配合优质的教师团队、丰富的课程体系和社团活动。

可见,此模式重点针对的是老年人退休后的精神生活。

一般来说,校园生活总是让人向往或怀念。绿城物业正是抓住了这部分老年人在精神层面的需求,让他们可以重回“校园”,继续接受教育和参与活动,打造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学院式养老”社区。

(2)智慧养老,尽显关怀

与绿城的“回忆杀”不同,奥园健康从“未来感”出发,用科技赋能,成立了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院,为老年住户提供智慧居家康养服务。

通过整合社区及商圈资源,奥园打造的幸薈里颐康中心,以“智慧养老”为特色,为老人提供宜居的社区环境。

图片

图源:网络

中心为老人们配备了智能物联网设备,能够实时采集长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如健康数据、室内活动轨迹、二便分析、开门数据、用水数据等等,通过大数据分析还原场景,可以让家属或照护者实时获知入住者情况。

科技的加持,不仅在技术层面解决了老人就医护理等诸多困境,还能让儿女随时查看父母的情况,并能及时给予关心和问候,可谓是一举多得。

PART 03

痛点驱动创新,

物企如何解决盈利问题?

物企入局养老产业,面对特殊的服务对象,市场前景广阔。但在实际经营中,也面临着盈利难、用地难、专业性弱等困境。

怎样建立起系统化的服务生态体系,是物企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做“轻”养老OR做“重”物业

面对普遍存在的行业痛点,经过实践,目前已有三种商业模式可以借鉴。一是轻资产投入,二是轻重结合,三是创新模式。

轻重结合的传统养老模式较为复杂,需要投入的资金和地产也更多,故对于新入局者来说,一般选择做“轻”养老。

诸如之平、卓达等物业公司,采取“上门服务”“居家养老”的模式打造服务体系,从护理、助餐、助行等各个方面满足老年居民的需求。

就重资产而言,一方面,需要物企具备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积累和整合能力,对物企本身能力的要求高;另一方面,属于长周期回报,风险和收益并存,更能沉淀扎实的客群资源和服务能力。

从布局时间和业务规模看,长城、万吉、延吉等布局较早以及规模较大的物企一般都投入了重资产。这是因为,对于需要护理和半护理的老人来说,“嵌入式社区养老院”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此外,在物企自有房产内对老人进行护理,除护理费外,还可以增收床位费、就餐费等费用,医护人员也可以节省上门到家的时间,在创造营收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于想要投入重资产开展养老业务的物企来说,充分利用物业和养老的协同效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运营成本。

在场地利用上,万科物业就将小区闲置的物业用房进一步改造成为日间护理、银发餐厅等场所,实现了更低的场地成本。

绿城服务和奥园健康则不仅投入了重资产,还创新了服务模式,前者以“老年大学”来丰富住户的精神需求,后者用“智慧养老”来提升老人的体验感。

虽然创新模式需要更高的投入,但也发生了客户群体的转型,以具有较高消费水平和精神追求的老年群体为主,营收也会随之增加。

总结来说,三种模式的投入、营收和风险是逐渐递增的,究竟就“轻”还是就“重”,需要物企结合自身的资产状况、客户定位和风险预测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2. 专业性短板的补足

国家刚发布“物业+养老”政策时,受到最多的质疑就是有关物企的专业性。

对小区住房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的物企,怎么能够做好护理老人的业务?

对于如何让物业从业人员从一个最基本的保安、保洁,变成能在老人需要时提供服务的护理人员,不同的物企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其一,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将老人需求链接到其他养老服务商:

彩生活与光大养老,世茂服务与椿熙堂、佳兆业与美邸养老、龙湖智慧服务与安馨康养都建立了双方合作关系,打造了良性的业务执行框架。

在此框架下,物企自身的工作人员可以提供一些专业性不强的服务,例如送餐、清洁、助行、助医等;而通过物企引进的养老公司,可以为老年居民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例如就诊护理等。

其二,采用养老业务自营模式:

如奥园健康、万科物业等企业凭借多年的资源和专业人才积累,采用自营养老服务模式。相比于第三方合作,自营业务需要物企更高的管理能力和更多的人员投入及培训,承担的责任也更多,但收益远远大于第三方合作模式。

3. 协调公益性与商业性的矛盾

过去,企业物业服务企业与养老服务企业间的共性在于,在商业属性之外,都更强调公益属性和社会价值。

但仅提供公益服务,无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定价过高,又会受到“赚老人黑心钱”的诟病。因此,要实现“物业+养老”模式创新,就需要在公益性与商业性之间找到利益平衡。

AgeClub关注到,碧桂园服务提供了“公益与盈利并行”的解题思路。

通过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碧桂园服务打造了“免费+付费”养老服务清单,在试点社区提供 “怡然五星长者服务体系”,具体包括怡然有康、怡然有帮、怡然有乐、怡然有学、怡然有为五个方面的内容。

在 “怡然有为”系列活动中,物企的志愿者为社区老人提供智能手机学习、时尚穿搭分享、基础乐理学习、养生课堂、手机摄影等免费课程;

“怡然有康”、“怡然有帮”则是通过与社区医院、紧急救助机构合作,提供义诊、病床服务、空巢和独居老人访谈、清洁维修等“免费+付费”健康生活类刚需性服务。 

通过免费公益类活动,碧桂园服务不单能加深与社区中老年居民的情感联系,赢得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同时还能详细了解社区老年客群画像,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增值服务。

图片

图源:碧桂园网站

结语

尽管前景广阔,盈利难这一障碍阻碍着众多物企进入养老领域。

破解盈利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等待相关养老政策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物企需要继续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来解决养老模式、养老人才、公益性质和养老场地等诸多困境。

结合目标客户群体,选择资产投入方式,明确商业性和公益性业务的划分,并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或自主经营的方式提升专业性,“物业+养老”仍有很大市场空间待挖掘。

-END-

本文来源公众号“ AgeClub ”,AgeClub经授权发布,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AgeClub立场。

用户头像
发表文章44篇
热门文章